• 易经心法》张松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易经心法》【作者】张松著【页数】201【出版社】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11【ISBN号】7-5059-5464-4【价格】20.00【分类】周易周易先秦哲学【参考文献】张松著.易经心法.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11.《易经心法》内容提要:本书以通俗的现代语言、现代理念来解读周易的深刻内涵,阐述了作者对五行、阴阳等的理解和认识。...

    2023-12-24 先秦哲学书籍 先秦哲学史

  • 国学易经-四柱八字算法实战班 54讲完结|百度云网盘

    国学易经-四柱八字算法实战班54讲完结《易经》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1]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目录:国学易经-四柱八字算法实战班54讲完结百度网盘分享├─01W01-1阴阳论的基调_ev.m4├─02W01-2五行生克_ev.m4├─03W01-3五行增运学_ev.m4├─04W01-4五行与颜色_ev.m4├─05W02-1五行与方位_ev.m4├─06W02-2五行与五脏_ev.m4├─07W02-3五行与情绪_ev.m4├─08W02-4从五行角度解读八字_ev.m4├─09W02-5从五行断八字强弱_ev.m4├─10W03-1十天干看五行与性格_ev.m4├─11W03-2十天干的冲克与化合_ev.m4├─12W03-3天干的合化条件(实战)_ev.m4├─13W03-4十二地支对应的生肖_ev.m4├─14W03-5十二地支、五行时辰_ev.m4├─15W04-1地支藏天干(上)_ev.m4├─16W04-2地支藏天干(下)_ev.m4├─17W04-3日主与四季旺衰的关系_ev.m4├─18W04-4月令看性格与健康_ev.m4├─19W04-5地支六冲_ev.m4├─20W05-1地支六合_ev.m4├─21W05-2三合化局_ev.m4├─22W05-3三会局_ev.m4├─23W05-4相刑_ev.m4├─24W05-5六害与六破_ev.m4├─25W06-1地支合化条件(实战)_ev.m4├─26W06-2解盘步骤、大运流年_ev.m4├─27W06-4捉用神基本原理(1)_ev.m4├─28W6-5用刑冲克害合风水布局(实战)_ev.m4├─29W07-1十神的各个含义、功能(1)_ev.m4├─30W07-2十神的各个含义、功能(2)_ev.m4├─31W07-3十神的生克_ev.m4├─32W07-4正财—财多身弱、财来财去_ev.m4├─33W07-5偏财—创业老板、破产、负债_ev.m4├─34W08-1十神—子女、才华、口才、生财、学业_ev.m4├─35W08-2伤官—有鬼才、女命、婚姻不利、男命自负、欲望强_ev.m4├─36W08-3正官—官运、事业、婚姻、名气_ev.m4├─37W08-4七杀—功名、灾难、情人、官非小人_ev.m4├─38W08-5正印—靠山、贵人、学业、懒惰愚钝_ev.m4├─39W09-1偏印—天赋、天才、孤独、自负_ev.m4├─40W09-2比肩—帮扶贵人、固执、墨守成规_ev.m4├─41W09-3劫财—合作、破财_ev.m4├─42W09-5十神看财运、官运事业_ev.m4├─43W10-1食神-子女、才华、口才、生财、学业_ev.m4├─44W10-2六亲关系沟通与化解_ev.m4├─45W10-3六亲看行为的底层信念系统_ev.m4├─46W10-5八字命局的方法与要领_ev.m4├─47W11-2大运流年调理_ev.m4├─48W11-3捉用神基本原理(2)——找病根_ev.m4├─49W11-4实战及训练教学命理分析_ev.m4├─50W11-5人事物基础平衡实战训练教学_ev.m4├─51W12-1吃穿住行基础平衡实战训练教学_ev.m4├─52W12-2财富动态平衡实战训练教学_ev.m4├─53W12-3事业发展动态平衡实战训练教学_ev.m4└─54W12-5家庭关系动态平衡实战训练教学_ev.m4...

    2023-05-31 易经十神代表什么意思 易经十神对照表

  • 《图解易经大全》谢海东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图解易经大全》【作者】谢海东主编【页数】328【出版社】北京:华龄出版社,2020.03【ISBN号】978-7-5169-1569-1【分类】《周易》-图解【参考文献】谢海东主编.图解易经大全.北京:华龄出版社,2020.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图解易经大全》内容提要:《周易》是流传至今最古老的一部占筮书,神秘的形式中却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智慧。它萌芽于上古至殷商,成形于周代,内容包括重叠八卦而成的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爻的顺序由下而上,依次称为初、二、三、四、五、上),爻分阴(以“六”来表示)阳(以“九”来表示),共三百八十四爻,此外还有解释卦与爻的卦辞与爻辞。《周易》被誉为群经之首,是中国经学中最高深的一门学问,十分难以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查了诸多资料,探讨了多时,编写了这本书。其主要特点有:一、原字为首释经文。《周易》离当今时代非常遥远,难免会产生一些有争议的字、词。对于这些解释有争议的字、词,我们一方面查阅原注,另一方面根据卦画、上下文进行解释。二、新字在心写启示。这本《周易》,侧重于对经的部分进行深入而详细的解析,并以现代杰出人物特有的新视角看问题。古代有许多学者挖掘了《周易》所蕴涵的智慧,给予了封建社会的英雄们莫大的启迪,促使他们在中华文明史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它虽然是在封建王朝的具体应用,但今天我们仍可得到许多有益的历史借鉴。三、透字当头阐疑难。一方面根据《周易》的奇特的引导方式,对《周易》的不通之处作重点解析,在解析中如发现爻辞有难懂的地方,便参阅卦画,以求挖掘其最闪光的智慧。本书的经文部分为读者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及解析,部分传文只取原文,尽管如此,内容仍十分广泛,它将指引我们成为各种竞争领域内的“善之善者”。《图解易经大全》内容试读上经篇首D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彖传·坤卦》乾为天卦上九乾为天乾,为乾上乾下。,为天2初九乾为天QUANTUJIEYIJING《乾:元,亨,利,贞。》解《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易经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全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千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文言》曰:“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乾:乾为卦名,象征天。元、亨、利、贞为卦辞,由某种仪式演变而来。洋溢着无穷生命力的你排除万难,到达目的地,自然是大吉大利的。乾之爻阳刚强健,奋发问上①初九潜龙勿用养精蓄锐,等待时机②九二见龙在田已具才能,初露头角③九三终日乾乾努力不懈,警惕谨慎④九四或跃在渊审时度势,待机奋进⑤九五飞龙在天天时地利,大展宏图⑥上九亢龙有悔盈满则溢,及时引退⑦用九群龙无首平等相处,同舟共济上《彖传》说:“彖”为解释卦辞的话,称《彖传》。《彖传》认为,伟经大的上天,是万物之母,万物都依靠它产生。云行雨施,滋润万物,宇宙间的一切都发展成形,具备不同的特征。太阳落了又升,《乾卦》六爻的位置SHANG也应时变化,其变化发展反映了自然变化发展。自然界有其固有的规律,万JING物只有遵循这一规律,才能保持平衡,从而茁壮成长。天的非凡之处在于能凌驾于万物之上,使天下安宁。《象传》说:天的运行是刚健有力的,有志向的人应自强不息。《文言传》说:元始,是众善的首位;亨通,是美的集合;有利,是义的和谐:正固,是万事的根本。君子用仁心作为根本,可以当人们的尊长;寻求美好的会合,就符合“礼”;施利于他物,就符合“义”;坚持正固的节操,就可以办好事务。君子就是施行这四种美德的人,所以说:“《乾卦》,元,亨,利,贞。”《文言传》说:“《乾卦》象征天、元始”,说明天的美德在于首创万物并使之通顺自然;“和谐有利,贞正坚固”,是天所蕴涵的本质和内情。天一开始就能用美好的事物来恩及天下,却不说出它所施予的利惠,这是极大的利惠啊!伟大的天啊!刚强劲健、居中守正,通体不杂、纯粹至精;《乾卦》六爻的运动变化,曲尽万物的发展情理;犹如顺着不同时节套上六条巨龙,驾驭着大自然而奔驰巡行;行云降雨,给天下带来安康和太平。初九:潜龙吻用。初九:初九为爻名,或称爻题。其中“九”表示阳炎。潜龙勿用为爻辞,意思是在机会还未成熟时,龙应潜伏在水底,韬光养晦,切不可冒进。原文《象》日:“潜龙勿用”,阳在下也。《文言》日:初九日“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日:“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世,不成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译文《象传》说:“潜伏在水底的龙不能有所行动”,是因为时机还未成熟。《文言传》说:初九爻辞说“巨龙潜伏水中,暂时不施展才用”,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比喻像龙一样,有品德而隐居的人。他不会受污浊的世俗玷污而改变节操,不会贪图功名利禄;远离世俗而隐居不感到苦闷,不被世人称赞也一样不为之苦闷;高兴的事就付诸实施,不遂心愿的事决不实行,而且拥有坚定不可动摇的意志,这就是‘潜龙’。”解易经大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二:龙出现在大地上,有利于出现德才兼备的人,或是有地位的贤人。原支《象》日:“见龙在田”,德施普也。《文言》曰: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译文《象传》说:龙已出现在大地上,君子已具备成就大事的才能,应积极会见王公贵族,求得将恩德普遍施与人的机会。《文言传》说:九二爻辞说“巨龙出现田间,利于出现大人”,这里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一“这是比喻像龙一样,有品德而立身中正的人。他的平常言论说到做到,他的日常举动谨慎有节;防止邪恶的言行而保持诚心,净化世俗的行为伟大而不自夸,道德博大以感化天下。《易经》说:‘巨龙出现田间,利于出现大人’,正是说明会出现具备君主品德的贤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暇若,厉无咎。九三:君子整天努力不懈,时时刻刻警惕着,这样即使遇到危险,也无凶险。原文《象》日:“终日乾乾”,反复道也上《文言》日:九三日“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经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HANG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JING译《象传》说:一天到晚勤奋努力,不断地用道来充实自己。《文言传》说:九三爻辞说“君子整天强身健体,振作精神,乃至深5夜依然警惕慎行,这样即使面临危险也会免遭灾祸”,这里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指出,“这是比喻君子要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美德、建功立业。忠诚信实,就可以提升修养;修饰言辞出于诚挚的感情,就可以建功立业。明确自己进取的目标,进而努力实现它,这种人可以跟他预测事物发展的征兆;知道进退的时机而及时终止,这种人可以跟他共同保全事物发展的合宜状态。若能如此居上位而不骄傲,处下位而不忧虑,就能够恒久保持不断前进的状态,随时警惕慎行,即使面临危险也可免遭灾祸了。”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四:龙已在深渊里,或跃动,或静观,进退有据,不会有灾难。原文《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文言》日:九四日“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日:“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译文《象传》说:龙要么一跃而起,要么潜入深渊里,表示可以有所行动而没有灾难。《文言传》说:九四爻辞说“或上进腾跃,或退处在渊,必无咎害”,这里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比喻贤人的上升或下降是没有定数的,并非出于邪念;他的进取、引退也是未知数,并非脱离众人。这就好比君子提升道德、建功立业,是想抓住时机进取,所以‘必无容害’。”6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九五:龙得到天时、地利,飞上天空,有利于出现德才兼备的人,或有地位的贤人。解易经原文《象》日:“飞龙在天”,大人造也。《文言》日:九五日“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译文《象传》说:龙飞上了高空,意味着君子到了大展宏图的时候。《文言传》说:九五爻辞说“巨龙腾飞在天,利于出现大人”,这里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指出,“这是比喻同类的声音互相应和,同样的气息相互求取;水会流向湿处,火会趋向干处;景云随着龙吟而出,谷风随着虎啸而生;圣人奋发立业而万物皆仰望可见;依存于天的亲近于上,依存于地的亲近于下,各以其类别跟从而发挥作用。”上九:亢龙有悔。上九:龙飞到一定的高度就达到极点了,若继续向上飞,可能会招来灾祸,导致悔恨产生。···试读结束···...

    2023-05-20 周易epub下载 周易全书epub

  • 易学本义 周易大传详解》孔令伟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易学本义周易大传详解》【作者】孔令伟作【页数】530【出版社】北京:华龄出版社,2021.01【ISBN号】978-7-5169-1905-7【分类】《周易》-研究【参考文献】孔令伟作.易学本义周易大传详解.北京:华龄出版社,2021.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易学本义周易大传详解》内容提要:《周易》是我国古代先哲智慧结晶,最早成书于殷周之际,*初是一部用来占筮的书,其卦辞、爻辞是占筮的占辞,人们用它来进行预测各种事物变化。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及其门人又作《易传》,对《周易》进行解释和论说,于是《周易》被赋于了哲学内容。自从汉代以来,人们对周易应用的研究更加重视,大量周易应用专著问世,以纳甲筮法*为有名。本书分为三篇,上篇介绍了周易的源流和卦爻辞,还列举了近代考古出土的易学资料;中篇介绍纳甲筮法,由历史渊源、基础知识、断卦要论等部分构成,向人们展示了扶抑理论的完整体系;下篇重点讲了易经与相关文化,及对我们日常生活所起到的智慧引导。本书既适合初学者学习,对易学大家也能给予很多启迪,做到了雅俗共赏。《易学本义周易大传详解》内容试读篇第一章认识周易上篇第一章认识周易第一节《易经》起源《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预测学原著,也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开山著作,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被列为“五经”之首。《易经》的主要特点是以太极为其“气一元论”宇宙观,以象数为构辞基础,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其关于万物统一性的理论形式,以卜筮为“语言”形式,用卦爻、图象来模拟、演绎认识世界万物的起源,结构及物质运动的内在规律,其中,《易经》的卦象符号系统和卦爻辞文字系统互相渗透结合,构成了一个古老的信息转换系统。《易经》的雏型被推定是在西周末期至春秋初期(公元前八世纪)完成的。殷代盛行用火灼龟甲或兽骨,再观其裂痕来占卦,谓之龟卜。到了周代,又盛行蓍草占吉凶,谓之占筮。占卜的结果,由朝廷细心保管。其后,再由累积下来的筮辞中,挑选出适当而符合各卦各爻的,加以编篡,就成为易经的维型了。《易经》的雏形完成之后,占筮就不再为朝廷所独有,而及各地的诸侯士大夫阶级以后,占筮的仪式就盛行于各种场合中。占筮普及以后,极需要一本专门解释的书,由于《易经》中的用辞艰深难解,必须有统一的解释,意义才不致发生差异。因此,从战国末期到前汉初期,出现了“易传”,“易传”又称为易大传。它也是《周易》的3易学本义—周易大传详解组成部分,是对《易经》最古的注解、说明和发挥。因对“经”而言,故称“传”,也称“十翼”,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传》渐被作成,而完成了易学。几千年来,《易经》的基本思想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之中,渗透到古代社会科技的各个领域,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调,并一直延续到现在。第二节周易的发展及代表人物一、伏羲发明先天八卦大约六千年前,伏羲氏教民“结绳为网以渔”,蓄养家畜,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生活条件,先民开始了定居时代。因此,祥瑞迭兴,天授神物。有一种龙背马身的神兽,生有双翼,高八尺五寸,身披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负图点,由黄河进入图河(今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送庄乡境内),游弋于图河之中。人们称之为龙马。这就是后人常说的“龙马负图”。伏羲氏见后,依照龙马背上的图点,画出了图样。这就是我们现在见到的河图。接着,又有神龟负书从洛水出现。伏羲氏得到这种天赐的用符号表示的图,也就是“洛书”,遂据以画成了八卦。这就是《易·系辞上篇》记载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即伏羲氏“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0000000●一●河洛书二、周文王发明后天八卦《史记》记载:“昔西伯拘羡里,演《周易》。”相传西伯(即后来4第一章认识周易上篇的周文王)被拘于羡里时,将伏羲氏所书先天八卦推演出后天八卦,后天八卦成为《周易》的基础。先天八卦后天八卦1/先天八卦为“体”(即原则,客观定律),后天八卦为“用”(即应用实践、运用)。先天八卦为八种现象,天、地、水、火、山、泽、雷、风。主要体现的是宇宙万物的“生成演化过程”,而“后天八卦”则反映了万事万物的“发展演变规律”,也就是“五行生克制化”的运行规则。三、《易经》在古代有三种:《连山易》《归藏易》《周易》①《连山易》夏代以艮卦为首②《归藏易》商代以坤卦为首。③《周易》周代以乾、坤两卦为首。《连山易》和《归藏易》已失传。《周易》是在《连山易》和《归藏易》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起来的。四、《周易》的三个发展过程及代表人物①上古圣人(远古圣人):伏羲,发明先天八卦5易学本义一周易大传详解②中古圣人:周文王,发明后天八卦。③近古圣人:孔子,对《周易》做注解。上古中古近古伏羲周文王孔子第三节《G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之比较《周礼·春官》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有四。”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有《连山》《归藏》各一卷,均是搜集残文破句,难复原貌,未尝不是中华易学文化中的一大憾事。所幸《周礼》著者的记载,何等简明扼要,三易同用“八卦之法”。唐孔颖达曰:“周世之卜,杂用《连山》《归藏》《周易》《连山》《归藏》以不变为占,占七八之爻,二《易》并亡,不知实然与否?”论述如下:一、试论《周易》之法“易为卜筮之书”,当是《易经》著者的初衷。后经儒家哲理化的发挥,并辅之以《十翼》,丰富了它的理论,也扩展了卜筮论断的思维空间《系辞》曰:“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此者也。”明确《周易》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系辞》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就是易学原理及其应用总公式。是6···试读结束···...

    2023-05-15 易学详解 易学解读

  • 明光老师《易学0基础提高营》60节视频+课件资料

    课程介绍课程来自于明光老师《易学0基础提高营》60节视频+课件资料运用国学智慧,拉高人生上限适合人群:1.《易经》爱好者、研究者2.想要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你3.想要摆脱迷茫,看清人生方向的你4.想要掌握为人处世智慧的人5.想要经营好家庭关系的你6.想要拥有高格局思考能力的你文件目录文稿导图+重点1紫微斗数原理与宫位说明(重点文稿)(1).df02导图.g2宮位地支与紫微生肖(重点文稿).df03导图.g03紫微斗数四化入十二宮(重点文稿).df4紫微斗数煞星入十二宮(重点文稿).df04紫微断工作(辅助资料).df04紫微断健康(辅助资料).df04导图.g5新紫微斗数主星四大主星入十二宮(新,重点文稿).df05Day1福利:能否荣华富贵这颗星星占比巨大(1).df05思维图.g06导图.g6紫微斗数主星杀破狼入十二宮(重点文稿).df06Day2福利:紫微斗数财帛宫财星煞星全.df07导图.g7紫微斗数主星机同梁入十二宮(重点文稿).df08导图.g8紫微斗数主星相廉武巨入十二宮(重点文稿)(1).df9紫微斗数辅星-吉星入十二宮(重点文稿).df09导图.g10紫微斗数双星入十二宮-上(重点文稿).df10.g11.g11节紫微斗数双星入十二宮-下(重点文稿新).df11紫微斗数双星入十二宮-下(重点文稿).df12.g12节紫微斗数本命盘解读要点(重点文稿新).df13.g13紫微斗数本命盘解读实战(重点文稿).df14.g14运限奥秘-大限盘解读要点(重点文稿).df15.g15节运限奥秘-大限盘解读实战(重点文稿).df16节运限奥秘-流年盘解读要点(重点文稿).df16.g17节运限奥秘-流年盘解读实战(重点文稿).df17.g18.g18节运限奥秘-断事要诀判断式篇(重点文稿).df19节运限奥秘-化忌化解办法(重点文稿).df19.g20节紫微斗数断桃花要点(重点文稿).df20.g21.g21节紫微斗数断桃花实战(重点文稿).df22节紫微斗数断事业要点(重点文稿).df22.g23节紫微斗数断事业实战(重点文稿).df23.g24节紫微斗数断财运要点(重点文稿).df25节紫微斗数断财运实战(重点文稿)(1).df25.g26节紫微斗数断疾厄要点(重点文稿).df26.g27.g27节紫微斗数断子嗣要点(重点文稿).df28节紫微斗数先后天风水(重点文稿).df28.g29节风水入门概念(重点文稿).df29.g30节住宅风水布局要诀(重点文稿)(1).df30.g31.g31节住宅外局常见负面形煞(重点文稿).df32.g32节水局-旺财住宅的常见特点(重点文稿).df33.g33节外局分析案例实战调整(重点文稿).df34.g34节内局装修-避雷指南(重点文稿).df35节客厅与大门的布置方式(重点文稿).df35.g第二套明光-60节《易学0基础提高营》完结01.先导课.m402.第01课:紫微斗数原理与宫位说明.m403.第02课:宫位地支与紫微生肖.m404.第03课:紫微斗数四化入十二宫.m405.第04课:紫微斗数煞星入十二宫.m406.第05课:紫微斗数主星四大主星入十二宫_ev.m407.第06课:紫微斗数主星杀破狼入十二宫_ev.m408.第07课:紫微斗数主星机同梁入十二宫_ev.m409.第08课:紫微斗数主星相廉武巨入十二宫_ev.m410.第09课:紫微斗数辅星-吉星入十二宫_ev.m411.第10课:紫微斗数双星入十二宫(上)_ev.m412.第11课:紫微斗数双星入十二宫(下)_ev.m413.第12课:紫微斗数本命盘解读要点_ev.m414.第13课:紫微斗数本命盘解读实战_ev.m415.第14课:运限奥秘-大限盘解读要点_ev.m416.第15课:运限奥秘-大限盘解读实战_ev.m417.第16课:运限奥秘-流年盘解读要点_ev.m418.第17课:运限奥秘-流年盘解读实战_ev.m419.第18课:运限奥秘-断事要诀判断式篇_ev.m420.第19课:运限奥秘-化忌化解办法_ev.m421.第20课:紫微斗数断桃花要点_ev.m422.第21课:紫微斗数断桃花实战_ev.m423.第22课:紫微斗数断事业要点_ev.m424.第23课:紫微斗数断事业实战_ev.m425.第24课:紫微斗数断财运要点_ev.m426.第25课:紫微斗数断财运实战_ev.m427.第26课:紫微斗数断疾厄要点_ev.m428.第27课:紫微斗数断子嗣要点_ev.m429.第28课:紫微斗数先后天风水_ev.m430.第29课:风水入门概念_ev.m431.第30课:住宅风水布局要诀_ev.m432.第31课:住宅外局常见负面形煞_ev.m433.第32课:水局-旺财住宅的常见特点_ev.m434.第33课:外局分析案例实战调整_ev.m435.第34课:内局装修-避雷指南_ev.m436.第35课:客厅与大门的布置方式_ev.m437.第36课:厨房卫浴布置方式_ev.m438.第37课:卧室书房布置方式_ev.m439.第38课:物质世界基础:五行_ev.m440.第39课:风水中的天干地支_ev.m441.第40课:河图洛书与先后天八卦_ev.m442.第41课:周易八卦与九宫飞星_ev.m443.第42课:风水师罗盘使用指南_ev.m444.第43课:吉旺关键三元纳气_ev.m445.第44课:不同户型的风水调理案例实战_ev.m446.第45课:内局理气风水布局实战(上)_ev.m447.第46课:内局理气风水布局实战(下)_ev.m448.第47课:实用风水摆件案例_ev.m449.第48课:?风水布局步骤与经验_ev.m450.第49课:面相学基本原理_ev.m451.第50课:古相法通览_ev.m452.第51课:头发、额头、印堂_ev.m453.第52课:山根、耳朵、眉毛_ev.m454.第53课:眼睛_ev.m455.第54课:鼻子_ev.m456.第55课:颧骨、人中_ev.m457.第56课:口、齿、舌_ev.m4...

    2023-04-07 紫微斗数文章总览 紫微斗数原文

  • 同人易学著《从零开始学八字》PDF电子书111页(2022年10月版)

    同人易学著《从零开始学八字》PDF电子书111页(2022年10月版)

    课程介绍资料来自于同人易学著《从零开始学八字》PDF电子书111页(2022年10月版)目录认识八字(一)从零开始学八字(二):阴阳从零开始学八字(三):五行从零开始学八字(四):干支知识上篇从零开始学八字(五):干支知识中篇从零开始学八字(六):干支知识下篇从零开始学八字(七):十神基础从零开始学八字(八):正官之初级含义和象法从零开始学八字(九):七杀之初级含义和象法从零开始学八字(十):正印之初级含义和象法从零开始学八字(十一):偏印之初级含义和象法从零开始学八字(十二):正财之初级含义和象法从零开始学八字(十三):偏财之初级含义和象法从零开始学八字(十五):伤官之初级含义和象法从零开始学八字(十六):比肩之初级含义和象法从零开始学八字(十四):食神之初级含义和象法从零开始学八字(十七):劫财阳刃之初级含义和象法从零开始学八字(十八):十神初级含义和象法学习总结..从零开始学八字(十九):论十干合从零开始学八字(二十):地支六合从零开始学八字(二一):地支三合从零开始学八字(二二):地支六冲从零开始学八字(二三):地支三刑从零开始学八字(二四):地支暗合从零开始学八字(二五):地支六害从零开始学八字(二六):地支三会从零开始学八字(二七):地支墓库从零开始学八字(二八):刑冲合会穿破墓总结从零开始学八字(二九):格局开篇从零开始学八字(三十):关于命理格局的部分观点解释.从零开始学八字(三一):正官格概述从零开始学八字(三二):七杀格概述从零开始学八字(三三):印格概述从零开始学八字(三四):财格概述从零开始学八字(三五):食神格概述从零开始学八字(三六):伤官格概述从零开始学八字(三七):阳刃格概述从零开始学八字(三八):建禄格月劫概述从零开始学八字(三九):外格概述从零开始学八字(四十):外格之井栏斜叉、壬骑龙背从零开始学八字(四一):外格之子遥巳禄、丑遥巳禄从零开始学八字(四二):外格之刑合得禄、冲合禄马从零开始学八字(四三):外格之虎午奔巳、羊击猪蛇从零开始学八字(四四):外格之六阴朝阳、六乙鼠贵、日禄归时从零开始学八字(四五):外格之金神、日贵、日德、魁罡从零开始学八字(四六):长生诀从零开始学八字(四七):正官格举例从零开始学八字(四八):七杀格举例从零开始学八字(四九):印格举例从零开始学八字(五十):财格举例从零开始学八字(五一):食神格举例从零开始学八字(五二):伤官格举例从零开始学八字(五三):阳刃格举例从零开始学八字(五四):建禄格举例从零开始学八字(五五):月劫格举例从零开始学八字(五六):月令无格举例...

    2024-02-21 八字从零开始 从0开始学八字

  • 《《传》前易学》吴前衡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传》前易学》【作者】吴前衡著【页数】586【出版社】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08【ISBN号】978-7-216-05275-7【分类】周易-研究【参考文献】吴前衡著.《传》前易学.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传》前易学》内容提要:本书共分为四章,内容包括:《传》前易学易学新领域;占筮易学;《易传》的发生等。《《传》前易学》内容试读导言“易学”,是非常古老的学问;但“《传》前易学”,却是一个崭新的易学领域和易学观念体系。论易学而特别要突出“《传》前”,首先是因为“《易传》体系落成之前的易学”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文化存在,而这个巨大的历史文化存在却曾被传统的易学理论从根基上予以排斥,使之“圣人”化、虚无化和空洞化,以至于“《传》前易学”至今仍是一片盲区。这样的情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一旦这片盲区被纳人考察的视野,人们就从传统的易学架构中解放出来,看到了许多新的东西。“《传》前易学”不再只是关于圣人的传说,内容也不再虚无和空洞,而代之以生活着的人对自身命运的深切关怀,充实以中国先民由巫性文化走向理性文化的历程。从而“《传》前易学”不仅使“易学”观念获得了极大的改变和充实,而且还将呈现出一个大异于理论家笔下的古代世界,重新发现中国古代文化的风采和演化过程。它将要求我们重新认识易学、改写古史,要求我们从根本上改变易学和古史的立场,重新审视价值体系的变迁形式。《传》前易学”的语义很平实,就是指谓《易传》之前的易学”;说得详细一点,即指谓“《易传》发生之前和《易传》发生过程之中的易学”。它的立意也简洁明确:一方面,它高度评价《易传》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哲理体系,高度评价“《传》后易学”对中华民族和民族文化所发挥的凝聚力量和纲领性作用;但另一方面,它又坚定地认为:《易传》不是易学的起点,《易传》和《易传》所确立的各项原则,不仅不能充当思想文化之源,而且首先是中华古代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传》前易学发展的历史和逻辑结果。《传》前易学的任务,也正是要把《易传》和《易传》所确立的原则,作出历史和逻辑的说明。古往今来的学问家们,出于对道德学问、境界人格、价值和意义的追求,在中华文化的背景下,无不景仰和折服于《易传》之博大精深的理论力量,以《易传》为骨架来打造自己的世界。因此,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易传》的思想为理论先导,又把“合于《易传》”视为理论归宿。由此而产生的种种议论和思想,便处处打上了《易传》的烙印,显出是《易传》影响下的产物。这种立场见之于易学,便是用《易传》的思想来统率对《周易》的解释,《易传》事实上成为易学的始元要件,所见之易学,无不显示“《经》《传》合一”或“融《经》入《传》”的性质。这样的易学越是发展,与《传》前易学的背离也越远,而两千多年来的传统易学正是如此。人们心目中的“易学”观禁《传》前易学念,也总是把《周易》经传合在一起的,不曾对“《易传》之前”作过认真的考虑。以为《周易》经传不能相离,以为易学与生俱来就具有“《经》《传》合一”或“融《经》人《传》”的性质,不能不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至少,当人们议论“《易传》是解经之作”时,就揭示了“《经》《传》不曾合一”的历史存在。这样的困难还可以提出许多,例如“《易传》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易传》如何能提出那样深刻的命题”等等,但这些问题统统被“圣人作《易》”给封杀或化解。中国的“圣人”不仅代表了人格和智慧的最高追求,而且暗合有“超人”的假设,故而能超越历史,表现出需要它表现的能力。如此“圣人作《易》”,当然足以弥合一切纰漏,封杀或化解一切不协调和困难。于是,有了“圣人作《易》”做保镖,“《经》《传》合一”或“融《经》人《传》”的传统易学,便形成完整封闭的理论系统,使“易理精深”、“易道广大”,享有千年盛誉。因此,传统的易学和“易学”观念,以“圣人作《易》”为依托,形成为一个自给自足而自行封闭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伴随着封建社会,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为强大的易学传统,它是排斥《传》前易学的,它不愿意《传》前易学来扰乱“圣人作《易》”框架下的易学。依照“圣人作《易》”,《易传》为孔子所作,是孔子直接承绪伏羲和文王的“圣人”业绩而做出的巨大发明,而所谓《传》前易学,则要揭示《易传》之前的易学存在,这对孔圣人和“圣人作《易》”体系来说,都是大不敬的挑战。因而,《传》前易学对于传统易学及其传统“易学”观念,是格格不人的,无怪乎传统易学繁荣显赫两千余年,而《传》前易学却默然不闻。因此,《传》前易学的奠立和研究,同时也是对传统易学及其观念的猛烈冲击,特别是对其理论前提和思想基础的猛烈冲击。“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现代易学,其方向性的特征,就是推倒圣人,使易学回归于人。现代易学是在“圣人作《易》”废墟上的易学重构,它张扬“《周易》经传非一人一时之作”的新观点,用以取代“圣人演绎历史”的旧框框。这是一个非常革命的创举。经学中“圣人”的意义,名义上虽是指称古代伟大杰出的人物,实际上包含着“超人智慧和力量”的假设,同时也为现实中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圣上”、“圣躬”、“圣驾”、“圣聪”的独裁专制,制造合理性根据,以“文雅深沉”之法,为独裁者充当帮凶。因而,推倒“圣人作《易》”,就学术而言,是清除了潜藏在易学理性背后的超人力量,还理性以清白之身;就现实而言,则意味着一切“圣上”之类的独裁专制,失去了学术的光环。朝着“人是易学之本”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使易学回归于人,是现代易学的方向。它要求冲决“圣人作《易》”的传统束缚,为易学的现代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易学的回归,必须充实以相应的内容,方可显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塑造精神、推进历史的真作用;不然的话,它不过是一件漂亮的理论摆设,时髦一阵子后,就搁在那里充任附庸了。“《周易》经传非一人一时之作”,有还《易》于人的明确倾向,它关系到“易学存在如何可能”的根本性问题,但却失之于笼统空泛。欲使之充实起来,就必须从根基处下大功夫,全面地考核传统易学发生发展的历史和文化条件,把实实在在的历史进程和装饰性的理论处理区别开来,以重新塑造易学的人本。例如,“圣人作《易》”的命题,既包含着人格品质的锤炼,又有关于“超人”的宜扬,这就需要从多个视角,考察它与传统易学结合的历史。既弄清楚传统易学需要“圣人作《易》”的历史合理性,也弄清楚“圣人作《易》”的理论虚伪性。但遗憾的是,和“《周易》经传非一人一时之作”之口号的频繁呼号相比,和“打倒孔家店”的声浪相比,这些工作的力度和成就要逊色许多,令人作表层之叹。一个最为基础的简单问题:“伏羲之易如何传至文王?文王之易又如何传至孔子?易学的历史接力棒是以怎样的方式传递交接的?”(这个问题也可近似地简化为:“《易经》以怎样的方式传递至《易传》?”)甚至无人认真地问过!至今也还是一片荒原。这个最为基础问题上的混沌盲然,致使与之相关的问题皆如空中飞絮,能够看得见,却不知根底。这就是说,现代易学回归于人的文化方向,不可能在实证的架构内得到完全解决。因此,《传》前易学力图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寻绎出易学历史接力棒的传递交接方式,对“从《经》到《传》”的社会文化变迁和历史轨迹作出说明,对“《易传》之理谧方法和基本思想的发生如何可能”作历史和逻辑线索的揭示,对中国理论思维和形而上学的奠立,作实质性的探索。推倒了“圣人作《易》”,“经传合一”即失去了超历史性质的粘合剂。于是,《周易》经传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就立即成为易学要正面遭遇的问题。在这种遭遇中,一些具有非常影响的实证学者,突破了“《经》《传》合一”的传统模式,开辟了“分别《经》《传》”的新途径,显出了易学的新气象。高亨先生将这种新途径称之为“离传解经”,“以经观经,以传观传”①。这种新的理论途径,显然比传统易学的立场优越。它不再用“圣人作《易》”的含糊遁词,将历史上相距甚远的《易经》和《易传》超越地粘合在一起,而是把《周易》经传的发生,交还给发生它们的各自历史。它区分了《易经》和《易传》之不同的文化性质,明确了《易经》是占筮之书,《易传》是哲理之书,突出了“占筮”和“哲理”之间实际存在的文化台阶。那些超历史作用的“圣人心意相通”的欺人之谈,在这里暴露无遗。但是,由于实证立场的局限性,“以经观经,以传观传”实际上是历史的虚构,“以经观经”犹可,“以传观传”则是不可能的事情。其实施的着力点,恰恰不是“历史地观”、“系统地观”、“文化地观”,而给人印象深刻的却是“考据与训诂之观”。“考据与训诂”本是经学中的一种学问方法,它讲究“考镜源流,言出有据”,倡导在故纸故①语见高亨:《周易古经今注》第2页;《周易大传今注》第2页。实际上,郭沫若、闻一多和“古史辨”派的易学家们,早就作了经传分离之辩,并如此释《易》。高氏之论著,是对这种易学新方向的理论确认与实际参与。《传》前易学物中做学问,鄙薄坐而论道,鄙薄精神价值和理论思维,鄙薄人的境界追求。因而,“考据与训诂”,实质上是经学形式的实证方法,把它当成工具使用,对于克服“自我作古”、“虚言浮词”之弊,常常会产生积极的效果,但若以它为理论指导,则是精神的萎缩和“人”的丧失。事实上,“以经观经,以传观传”的“考据与训诂之观”,示之于人者,尽是一些“出自何册何典”、“古音古义何解”之类的语句,人的精神、人的价值、人的追求,都被淡化消解了。因此,实证立场与现代易学之回归于人的方向,在基点上是相违相悖的,现代易学不可能实证主义地实现自己。实证方法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方法。它反对抽象,反对思辩,只承认经验世界的事实和对象,主张对具体对象进行实证来说明问题,重物重事而忽略了“人”,它视“本体”、“形而上”等哲学原则问题为“不可思议”,予以鄙弃与排拒。在理论和物质技术条件都规定好的情况下,实证方法不失为有效的科学方法;但是,在理论和物质技术条件都不曾规定好的情况下,它似乎什么都能“证实”,其实又什么都证实不了,显出盲然性。例如:“太阳从东方升起”这件事,日心说者认为“证实了地球自转”;地心说者认为“证实了太阳绕地球运动”;相对论学者认为“证实了日地运动的相对性”,甚至,金鸟说者也可以认为是“证实了金乌驮着太阳由东向西飞翔”。因此,实证方法总是已知大前提下的实证,不能对大前提的真理性负责。但当时的人们不曾对实证方法作深人的理解。他们只看到它在科学上的有用性,并把局部的、工具性的、有条件的有用性,夸大为普遍的有用性。于是就遭到哲学的滥用,形成了实证主义(oitivim)。-一些哲学家在招摇批判形而上学”、“经验的客观性”的旗号下,以“科学”之名,把实证方法从有限的范围作无限的推广,使之上升为“普遍的科学之方法”。这种思潮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曾经盛极一时,实证思潮如大风飘絮般地扑向各个学科,对人文社会各个学科的基础理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这种情况终于停顿下来了。在经历了20世纪初期的革命洗礼之后,自然科学重新审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时发现,实证方法是局部有效的科学方法,但不是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实证总是形而下的、具体的、特称的、抽样对象的实证,它解决不了系统的、全称的、总体的、形而上的问题。“这只鸟鸦是黑的”,“A河流域的鸟鸦是黑的”,“我所见的乌鸦是黑的”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实证的;但“所有鸟鸦是黑的”,就是一个无法实证的问题。首先,“卵中的乌鸦”,“尚在进化途中的乌鸦”,“某些发生了变异的乌鸦”,“实验室选育的乌鸦”,“某人画的乌鸦”,“某人演的乌鸦”,属不属于“所有乌鸦”呢?实证之所谓“客观性证实”也是虚伪的。一切实证之成为可能,必须以实证者对实证对象和实证规则的“前理解”(reudertadig)为条件,否则,实证行为就是不可思议的;实证总是对事前已经理解的东西作某种程度的验证判别,拒绝它不曾理解的东西,因而,实证总是“自我证实”,它有利于问题的精细化,而不能保障对象的客观真理性。科学本质上要求真,它指向未知世界,是向前看的;而实证的实质则是“回顾”,故而实证方法常被学者们讥刺为“验尸”。实证论者常有“疑古”和“恋旧”情结。它们的科学性是有限的。经历20世纪初期的革命,自然科学必须重新打造自己的哲学基础,实证主义就成了众矢之的。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科学哲学,如以波普尔(K.R.Poer)为代表的证伪主义”(亦称“否证主义”),以库恩(T.S.Kuh)为代表的“科学范式(aradigm)论”,以拉卡托斯(L.Lakato)为代表的“科学纲领证明论”,都对实证主义进行了系统而严厉的批判。它们都以科学史为基础,努力探索科学发展的动力学机制。科学仍要锻造自己的形而上学。中华民族在苦难深重之时,面向西方寻找真理。其时正当19世纪之末和20世纪初期,也正是实证主义及其变种以“科学”的名义风起云涌之际,于是就把实证主义当作纯粹的科学方法接受过来,用以改造我们的“国学”①。和长期统冶中国人思想的经学方法相比,实证方法的确要科学许多”。它强调经验和逻辑,不需要“圣人”之类的假设,渺视一切教条和陈规陋习,质疑一切含糊其词的东西。在实证旗帜的指引下,“证明”成了最高的权威,-一切神圣的东西和一切被当作异端的东西,都要经过“证明”的审查而重新取舍、重新定位。这种价值关系的调整,使得古老民族和古老文化顿觉耳目一新,振奋了“强国保种”的民族精神。因此,实证方法对于当时的思想解放、制度变革和学科转轨,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五四”以来,实证精神在反封建的斗争中,历史功勋卓著。另一方面,由于封建社会过熟和统治者的独裁需要,清王朝的文字狱和思想管制特别猖獗泛滥,政府极尽威逼利诱之能事,摧毁人的精神人格,摧毁个性而豢养奴性,把全社会知识分子的思想空间,全都挤压在无关民族精神建树、无关国计民生、无关政治痛痒的狭窄缝隙中。统治者以“盛世”自居,禁锢志士文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引导他们把才华和精力投向故纸堆,以考据与训诂,作稻粱之谋。所谓“清代朴学”,不过是“考据之学”的代名词,它是文字狱恐怖下的学术,从而是丧失了人的学问。一个古老的民族,总是在民族精神的不断磨砺中重现民族的青春,若是停止了民族精神的磨砺,民族就会丧失活力,就会迅速老迈不堪,就会受欺凌侮辱。清王朝由盛世而腐败,就是一面镜子。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整理自己的古籍和古代文化遗作,是绝对必要的。考据与训诂之法,作为古籍和古代文化遗作的整理工具和方法,也是绝对必要的。但问题在①张岱年先生说:“国学即是中国学术的简称。”他解释说:“二十世纪初年,国内一些研治经史的学者编印《国粹学报》,其后章太炎著《国故论衡》,又作了《国学概论》的讲演,于是国学的名称逐渐流行起来。”(《国学丛书》序)②实证方法最初传人中国时,称“实测内籀”之学。实测即观测与实验,内籀即归纳,与“外籀”之演绎相对。其强调经验和逻辑分析的特征,皆鲜明而突出地表现出来,令沉浸于经学的读书人大为震撼,大开眼界。参见《严复集》第1046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品统《伟》前易学于:人与物孰轻孰重?以钳制现实的进取精神为代价,到故纸故物中去讨生活,值不值得?全社会都来搞考据值不值得?几代人都来搞考据值不值得?不要忘记,当中国朝野的思想精英们考据正酣之时,鸦片战争的炮舰开进来了,失去了精神的泱泱大国,处处显得愚蠢腐败无能。鸦片战争的失败,不全是物质方面的原因,不全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中国人的精神,首先是委顿的。待到世纪之交,中西思想发生大规模交合。这时,考据与训诂之法作为强大的经学传统,却借西学之力,获得了新的发展。因它与实证之法在操作上有相通之处,故而作了接纳实证哲学的内援,考据与训诂摇身一变,就换上了“科学实证”的新妆,实证思潮为迅速占领中国的思想阵地,也要把考据与训诂网罗到自己的立场上来。对那个时代很有影响的胡适曾说:“他们(指清代考据派)用的方法,总括起来,只是两点:(1)大胆的假设,(2)小心的求证。”①这个说法,一时流行为治学的口号,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现了中西思想的沟通,反映了传统与时代的结合。“钻故纸堆”,在“五四”之后竞成为学子时尚。有鉴于此,从旧时经学转化而成的国学诸学科,都将实证方法当作自己主要的理论方法。从此以后,实证方法也就确立为国学的主流方法,主导着这些学科的方向。尽管,实证方法有时也换上更时髦的招牌,但“以书证书”以及王国维所讲的“二重证据法”②,还是被当作万应灵丹,立为学问正宗。人们以为实证就是科学方法的全部,而不曾对其理论基础和应用前提作认真反省。当自然科学站在现代立场审视近代科学的局限性时,我们跟着苏联一起“批判自然科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掩盖了对实证方法局限性的认识;而当科学哲学兴起,对实证理论进行系统清算之际,我们又在忙着应付“文化大革命”,无暇顾及从实证废墟上耸立起来的新建筑。因此,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至今还把科学”和“实证”画着等号,继续心安理得地把实证之法当作科学法宝,对它的局限和缺点则缺乏基本了解。由此而得的成效也是有限的。①胡适:《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胡适文存》二集第575页,亚东图书馆1924年。②“二重证据法”即王国维所言“纸上材科的证据”和“地下材料的证据”(《古史新证》),它使学术实证的视野和实证的可靠性,都向前推进了一步。几年前,叶舒宪先生又提出“三重证据法”,加了一条“温西而套中”(《诗经的文化阐释·自序:人类学“三重证据法”与考据学的更新》),这里的“温”和“套”,我不知道如何有“证据”的意义。但这种作法,无疑反映了一种“实证万灵”的膨胀取向。③这个运动是由苏联发起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1946年记曰:“1946年,斯大林领导的联共(布)中央作出了关于思想问题的决议,开始推动了1946一1951年苏联学术界对摩尔根的遗传学、魏斯迈的种子学、鲍林的共振论、盱本哈根学派的量子论、维纳的控制论、金斯的太阳系起源的潮汐说等西方自然科学流派的批判。”这场批判运动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我国也全面开展,直至文化革命,有些院校在“文革”之后还将这些内容列人《自然辩证法》教程。这些被批判的学说,恰恰都是20世纪初自然科学革命的成果,它们代表着人类以新的眼光看待世界,而不是对既成观念的实证。···试读结束···...

    2023-02-23 图书《传染》 图书《传统的光影》内部特征

  • 《百年易学菁华集成 初编 易学史 5》刘大钧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百年易学菁华集成初编易学史5》【作者】刘大钧主编【页数】2221【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04【ISBN号】978-7-5439-4080-9【价格】2350.00(全七册)【分类】周易-哲学史-文集【参考文献】刘大钧主编.百年易学菁华集成初编易学史5.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04.图书目录:《百年易学菁华集成初编易学史5》内容提要:...

    2023-02-23 易学刘大钧的通讯地址 刘大钧中国周易学会会长

  • 《易道中互 易经体系》互子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易道中互易经体系》【作者】互子著【页数】583【出版社】广州:花城出版社,2009.01【ISBN号】978-7-5360-5353-3【价格】75.00【分类】周易-研究【参考文献】互子著.易道中互易经体系.广州:花城出版社,2009.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易道中互易经体系》内容提要:全书主要围绕易学广义的范畴来探讨和说明阴阳、五行和元气之类的论述,并引出为主题的易学,尝试以古人的思想和今人的语言等,作较全面的探讨和解述,以及介绍由此探讨的“新理论”,所产生的某些新发现和创作等的应用。对于其它相关书籍的各种说法,《易道中互》只尽可能引...

    2023-02-23 易经epub 易经 epub下载

  • 《出土易学文献 3》刘大钧总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出土易学文献3》【作者】刘大钧总主编【丛书名】百年国学研究文献大系【页数】1422【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04【ISBN号】978-7-5439-4079-6【价格】350.00【分类】周易-研究-文集【参考文献】刘大钧总主编.出土易学文献3.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04.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出土易学文献3》内容提要:本《集成》采用以下三大原则:第一,以研究内容分为《〈周易〉经传》等八大类,勾画出“现代研究范式”下的易学研究格局;第二,在每类(辑)中以研究对象(研究之问题、人物等)系文,呈现不同地区不同观点的学术研究状况和最新研究方向;第三,在研究对象下以文献发表先后排序,展示易学研究发展的递变和层次感。...

    2023-02-23 刘大钧 易 刘大钧邵伟华

  • 《《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廖名春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作者】廖名春著【丛书名】中国孔子基金会文库【页数】379【出版社】济南:齐鲁书社,2001.08【ISBN号】7-5333-0975-8【价格】28.00【分类】周易(学科:研究)先秦哲学(学科:研究)周易先秦哲学【参考文献】廖名春著.《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济南:齐鲁书社,2001.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内容提要:本书是以逼近法,以传统文献和出土材料相互发明的方法,系统而有选择地探讨《周易》经、传和易学史的一部专著。全书分为易经探源、易传考辨、易学史纵横、学易剩稿四编。《《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内容试读99992929232999999999999993332333333393399993993999999上编易经探原333333第一章《周易》乾坤两卦卦爻辞新解自先秦以来,《乾》、《坤》两卦就被称为“《易》之门户”①,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因此,历代易学家解《易》,无不极其重视《乾》、《坤》两卦,在《乾》、《坤》两卦卦爻辞上所下功夫也就最深。尽管如此,“《易》无达占”,《周易》的《乾》、《坤》两卦也仍有一些难解之处。本章拟就此进行讨论。一、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乾》卦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绺”历来为人们所注目的是断句上存在异解。其实在句意的理解上,存在的问题更大。孔颖达《周易正义》解释此句说:以阳居三位,故称“九三”;以居不得中,故不称“大人”;阳而得位,故称“君子”;在忧危之地,故“终日乾乾”,言每恒终竟此日,健健自强,勉力不有止息;“夕惕”者,谓终竟此日①《周易·系辞传》:“子日:‘《乾》、《坤》,其《易》之门邪。”《帛书易传·衷》作:“子曰:…‘《键》、《U川》也者,《易》之门户也。’”所持为肯定语气。详见拙作《从先秦秦汉文献论周易》本经的作者问题》,《孔盂学报》(台湾)第71期,1996年。···试读结束···...

    2023-02-23 《周易》 新论在线阅读 周易新讲义

  • 《《周易》经传与易学史绪论》廖名春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周易》经传与易学史绪论》【作者】廖名春著【丛书名】文化中国【页数】362【出版社】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2.10【ISBN号】978-7-5047-4321-3【价格】48.00【分类】《周易》-研究【参考文献】廖名春著.《周易》经传与易学史绪论.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2.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周易》经传与易学史绪论》内容提要:2006年,我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楚简《周易》研究”。廖名春,楚简《周易》研究(06BZX038),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哲学类第38号。6年来,围绕这一课题,我陆陆续续写了不少研究楚简《周易》或以楚简《周易》研究的成果来探讨《周易》经传及易学史的论文,汇集起来就形成了本书。更远一点,这也是继2001年出版的《周易经传及易学史新论》之后,我的易学论文的集成(帛书《周易》经传方面的论文除外),所以就称之为“《〈周易〉经传及易学史续论》”。其内容不外乎两个方面:不是用传世的《周易》经传及易学史文献《《周易》经传与易学史绪论》内容试读第一编卦交辞新考—体,“健”是命卦,“君子以自强不息”是设辞。①周易1973年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十二万多字的帛书。这批珍贵的帛书中,有关《周易》方面的共有两万余字,既有经,又有传。在帛经书《易经》里,《乾》卦之“乾”都写作“键”。②帛书《易传》共六篇,写约一万六千余字。其言“乾坤”、称举《乾》名的有《二三子》③《系学辞》④《衷》3篇,⑤“乾”字也毫无例外写作“键”。1984年,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的韩仲民据帛书“乾”作“键”之证錾支持了刘说,认为《大象传》此句的断句,应该和其他各卦相同,“天行”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句子,“天行”即天道,指天体的运行,《彖传》多有此说。⑥张立文也有相同的意见。⑦《大象传》六十四条中,六十三条都是先释卦象,再点出卦名,最后才得出卦义。比如:“地势,坤”“云雷,屯”“风雷,益”“洊雷,震”“兼山,艮”“随风,巽”“丽泽,兑”。唯独《乾》卦一条不同,这是很难说通的。但“天行”与“地势”句式相同,释“行”为运行,明显与“地势”不协,因为“势”只能作名词解。李镜池(?一1975)已经看出004了这一点。⑧笔者认为,“天行”之行,应释为阵行、行列、排列。“天行”依《大象传》体例,是指《乾》卦上下经卦之象,《乾》卦上下卦皆由经卦三组成,乾为天,两经卦三乾相重为复卦乾,故重卦乾之象为“天行”、天之阵行。将“天行健”“地势坤”连读,否认“健”为卦名,不合《大象传》释象名卦以明卦义之通例。所以,从《大象传》来看,“健”就是卦名。①刘操南:《周易大象例说》,《光明日报》1962年10月19日。②见傅举有、陈松长编著:《马王堆汉墓文物》图版,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年,第110页。③见《马王堆汉幕研究论文集一1992年马王堆汉墓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图版2-5,长沙:湖南出版社,1994年。④见傅举有、陈松长编著:《马王堆汉墓文物》图版,第118一126页。⑤廖名春:《帛书易传初探》图1-4,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⑥韩仲民:《帛书〈周易〉释疑一例一“天行健”究应如何解释》,《文物天地》1984年第5期。⑦张立文:《帛书周易译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22页。⑧李镜池:《谈易传大象的体例》,《周易探源》,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俞樾从“《坤》卦谓之‘顺’”的角度论证“乾”自当“谓之‘健'”也是很有说服力的。俞樾指出:“‘巛’即‘川’字,非坤字也。疑‘巛'当读为‘顺’。…此作‘《’者,乃‘顺’之假字。‘顺’从‘川’声,古文以声为主,故‘顺’或作‘川’。”①《坤》卦之“坤”,早期传世文献或写作“以”,或写作“巛”;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中则都写作“川”。“川”“以”是“《”的不同写法,而“巛”就是“顺”。“川”“以”“巛”皆为“顺”字早期的写法。《坤》卦本为《巛》卦,“坤”是后起的会意字,“坤”作为卦名当属后起。②《坤》卦本名为“顺(巛)”,作为阴阳相对的反对卦,《乾》《坤》对举,一为柔顺,一为刚健,卦画相反,卦义也相对。《乾》卦之“乾”当作“健”,是非常自然的。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中的“键”,多数人认为是“乾”字的假借。比如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的《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释文》③和于豪亮的《帛书〈周易》④两文,就是这样处理的。而邓球柏则认为“键”是本字。他说:“卦名以键列于六十四卦之首,盖以此为六十四卦之门户(即关键)。键,引申为门锁、关键、关闭、封锁、囚禁等义。”⑤其实,《周易》是阴阳哲学。马王堆帛书《周易》的“键”,是“刚健”之005“健”的假借。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乾”皆写做“键”,正证明了《大象传》“乾”作“健”的正确。《乾》《坤》两卦都是纯阳、纯阴之卦,所以其卦名分别称之为“健”和“顺”,刚健和柔顺,也就是阴、阳。《乾》《坤》两卦卦名的本字,正揭示了《周易》作为阴阳哲学的本质。二、“贞”的本义《乾》卦卦辞的解释,时人和前贤有很大的不同。《彖传》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第编①俞樾:《群经平议·周易一》,《续修四库全书》经部群经总义类,第178册,第5页。②详见廖名春:《坤卦卦名探原一兼论八卦卦气说产生的时代》,《东南学术》2000年卦第1期。③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释文》,《文物》1984年第3期。圣辞④于豪亮:《帛书〈周易》》,《文物》1984年第3期。⑤邓球柏:《帛书周易校释》,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考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周《文言传》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乾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传贞固足以乾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日:‘乾,元、亨、利、贞。’…‘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学孔颖达(574一648)疏:“‘元、亨、利、贞’者,是乾之四德也。《子夏传》云:‘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言此卦之续论德,有纯阳之性,自然能以阳气始生万物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谐,各有其利,又能使物坚固贞正得终。”①朱熹(1130一1200)将“元亨利贞”释为“大亨而利于正”,主张“元亨”连读。②已为现代学者多所接受。元,始,极。元亨,大为亨通,至为亨通。高亨则读“亨”为“享”,以为“元亨”为“大享之祭”。③吾友李申颇信其说。④问题是尽管“亨”“享”同源,但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本《周易》及马王堆帛书本《周易》来看,古人还是分得很清楚的。在战国楚竹书本《周易》中,“亨”字皆作“卿”,而“享”字则作006“宫”。如《需》卦卦辞“光亨”,竹书本作“光卿”;《谦》卦卦辞“谦,亨”,竹书本作“谦卿”;《随》卦卦辞“元亨”,竹书本作“元卿”:⑤而《随》卦上六爻辞“王用亨于西山”之“亨”实为“享”字,故陆德明(556一627)《经典释文》载:“陆许两反,云:祭也。”吕祖谦(1137一1181)《古易音训》引晁氏曰:“京、虞、陆绩、一行作‘享’,祭也。”⑥竹书本正作“言”。这说明战国楚竹书本《周易》并没有将“亨”当做“享祭”之“享”。马王堆帛书本《周易》也是如此,今本的“享”字,①孔颖达:《周易正义》卷二,《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1册,第171页。②《朱子五经语类》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五经总义类。③高亨:《周易古经今注》卷一,上海:开明书店,1946年;上海:上海书店,1991年影印,第1页。④李申等:《周易经传译注》,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按:此书由李申主编,由李申、王博、王德有、郑万耕、廖名春分著,但基本体现了李申的易学观点。⑤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⑥[宋]吕祖谦撰、[清]宋咸熙辑:《古易音训》,《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1册,第34页。···试读结束···...

    2023-02-23 周易浅述 周易概论

  • 劉君祖《学懂易经64卦》周易六十四卦詳細講解

    课程介绍课程来源于刘君祖《易学六十四卦》详细介绍周易六十四卦来自台湾的刘君祖老师亲自坐下来讲解。讲学讲学30年来,对《易经》六十四卦进行详细讲解,这在大陆尚属首次。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将在21世纪的易学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刻,我们无比激动和激动,标题="刘君祖《学悟书易六十四卦》详解图解六十四卦周易"alt="刘君祖《易经》forgt文件目录000。学懂易经64卦-精彩预览.m400101.干卦(1).m400202.千卦-(2).m4...

    2023-02-09

  • 2020年昆仑易学专业班八卦六爻预测65集|百度网盘下载

    2020年昆仑易学专业班八卦六爻预测65集...

    2023-02-07 六爻预测 八卦方法 六爻预测 八卦详解

  • Z5045-天豪大侠-易经入门:谋圣张良的一生(视频课)|百度网盘下载

    易经入门:谋圣张良的一生(视频课)官方99.9《Z5045-天豪大侠-易经入门:谋圣张良的一生(视频课)》]赏金猎人会员专属高佣,私聊萌萌加入赏金猎人会员开启快速合买任何课程,所有加密课都可以筹如何确认自己佣金比例?专属佣金以后台实际显示为准,默认佣金可在右上角查看...

    2023-02-07 易经入门 佣金多少钱 易经赚钱秘诀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